女子理財術 文章
張淑敏
2022/12/01
高齡金融規劃中,最需要有自覺及提早準備的一群人,堪稱是未婚女性。一來是女性壽命較男性長,二來是未婚女性常面臨上一代的照顧問題,而承受文化壓力,影響其老年準備。
未婚的筱婷出生於重男輕女的家庭,跟許多人的原生家庭有類似的問題,就是父母傾全力培養哥哥,買房買車買保險、照顧孫子不遺餘力,奈何母親失智後,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兒子卻沒有能力與意願照顧失智母親,而年邁體力衰退的父親,不僅抗拒外人到家裡幫忙照顧失智母親,且依然寵愛財務始終無法獨立的兒子。筱婷在母親失智狀況日益嚴重下,只能辭職回家幫忙照顧母親,卻也不免擔心自己的老後該如何因應?
像筱婷這樣的故事,不勝枚舉,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,漸漸浮上檯面,然而政府對於女性照顧者的老年經濟安全議題,卻沒有太多的著墨。時至今日,從家庭社會到國家政策,都還在默許甚至鼓勵未婚女性碰到長輩長照問題時,就回家侍親,成為孝順楷模,甚至兼職成為人力最缺乏的居家照顧服務員,來因應財務壓力。這樣的社會文化及政策思維,依然不脫傳統的孝道文化,認為家人照顧比外人專業照顧更好,女性天生就會照顧人,說穿了,就是性別不平等。
惠芬是另一個回家照顧失智母親,成為家庭照顧者,再受訓成為居家照顧服務員的例子。但是獨力照顧母親的她,本身已經身心不堪負荷,任職的居家服務機構督導派案不公,經營管理更有諸多問題,讓她不僅無法兼顧照顧母親,更痛苦到不只一次想要輕生。
未婚的女兒要避免落入以上的長照悲歌,必須要非常有自覺。這世界上若妳沒有把自己放在第一位,也不會有人更關心妳的老年生活,為妳捍衛萬一老年失智後的權益了!
未婚女性人口數量雖是小眾,但多數國家仍偏向以結婚為社會常模,對未婚單身常有莫名的負面刻板化印象,被認為破壞傳統女性家庭生命歷程的常規,所以老年女性在最後一段的女性生命週期中是不被看見的(invisible in the female life cycle),換句話說,老年未婚女性最後一段生命經驗是被忽視的,在台灣也是如此。
而當這群單身的女兒在青壯年就面臨長輩長照問題,一旦哪天不堪負荷,想爭取其他家人合理分擔照顧責任、照顧費用之際,更可能因此變成眾矢之的。所謂的「家人不計較」說來好聽,常常只是掩蓋原生家庭當中,有人因為性別、年齡、排行、未婚、失業等等的原因而居於弱勢,被其他人聯手要求承擔大部分照顧責任的事實。
因此,未婚女性在面臨長照問題時,必須學習與原生家庭畫下心理界線與財務界線,才能在照顧長輩及為自己的老後人生負責中,取得平衡。
未婚女性在高齡金融規劃上,要注意以下幾點:
一、保險買足,避免因重大疾病、意外失能,提前中斷職場,落入財務困境。善用有生存保險金的保險、年金險、定時定額投資基金、以房養老、預先簽訂意定監護契約、安養信託等樂齡商品,為自己的晚年打造「金鐘罩」。
二、避免以親情作為老年準備。衛福部政務次長蘇麗瓊在其「獨居未婚高齡女性老年準備之探索研究」中指出,許多未婚女性其實有意識到要自己做好老年準備,「存款」是他們最共通的準備事項,也是可以提用的準備,但有人以養兒防老概念投資在親情上,卻未必能夠得到相對照顧,形成「無法提用的準備」。
三、萬非得已,不要照顧離職。就算中斷職場,也要以返回職場為要務,避免與社會脫節。把自己的職涯與照顧問題分開處理,才不會亂成一鍋粥,最後自己經濟無以為繼,更難承擔照顧長輩的負荷,甚至導致照顧悲劇。
四、充實高齡金融、法律知識,善用長照資源。真正負責的人,是學習當個聰明的照顧者,讓自己也擁有晚美人生。
關鍵字:
Copyright © 2021 Moneyweekly Publishing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網站版權屬於 理財周刊股份有限公司 本所有,未經本站同意,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